本报记者协助揭穿假记者的面具
“你们学校发生了食物中毒,赶快给我们投5万元做广告,要不然就给你们曝光!”近日,即墨创新中学接到了一名自称“陈记者”的电话,她说自己是北京《健康导报》驻青记者站的记者。学校开始还真被吓了一跳,可是,慢慢的,这名“陈记者”越来越不像了……
采访变成拉广告
11月上旬,即墨市创新中学的几名学生在餐厅吃完饭后,同时发生了腹泻,学校赶紧将他们送到医院救治,后很快治愈。没想到,此事却引来了一名“记者”的关注。
12月初,该学校校长室的电话突然响了,一女士在电话中说,她是北京《健康导报》驻青记者站的陈记者,听说该校的学生集体腹泻,肯定是食物中毒,现在中央正在严查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,报社听说了这个事很关注,特意让她来采访此事。
校长听后感到一惊,本来没什么事,可别一经报道事情真变严重了,于是说了一些恳求的话。最后,“陈记者”说,倒是有一个办法,如果肯投5万元做广告,报社可以不予曝光。校长想了一下,只好说“先考虑一下吧。”
《健康导报》揭骗局
不久前,本报记者在该中学采访时,恰好得知此事,认为其中存在很多疑点。于是,本报记者主动联系了该报在山东地区的负责人。
该负责人在听完事情的前后经过后表示,该报根本就没有这个“陈记者”,也根本不知道即墨有这么一所学校发生了腹泻这样一件事,这简直就是借着报社的旗号搞敲诈,报社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。
随后,记者又从学校了解到,“陈记者”确实有些语蔫不详,开始要5万,学校确实感觉不能承受,就说那你们就报道吧,她又改口要2万元。对于自己的身份,一会儿说自己是北京的,一会儿又说是西安那边的,一会儿是记者,一会儿又成广告部的,承包了报纸一个版面。
放线钓出假记者
该报负责人对于有人冒充自己报社行骗感到非常气愤,决定将这个“陈记者”抓住。
她给“陈记者”打了个电话,假称自己受即墨这所学校的委托,要请她见个面,处理一下这件事。可是,“陈记者”十分警惕,称已和学校交涉过了,不愿出来。后来的几次通话中,“陈记者”慢慢相信了,但说自己没有固定办公场所,没有固定电话,只有一部手机,可以见面。
12月16日,“陈记者”如约出现在了该报负责人的面前,一露面,就被公安机关当场控制。可是接下来的事情,又让该报负责人很恼火:学校竟然害怕报复,不愿出面做证被敲诈一事。不得已,公安机关也只好将其释放。
当事人又遭恐吓
可气的是,假记者被释放后,又分别给该报负责人和学校校长打了恐吓电话,称自己一共有五六个人,不要再坏自己好事了。学校有些后悔,“如果再次发现她,一定配合公安机关将其抓获。”(记者 雷林)